曼联今夏转会策略正经历根本性调整,在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 3 亿英镑的财政压力下,俱乐部正通过精简阵容、控制薪资等手段为夏窗引援腾挪空间,目标直指 “即插即用” 型球员以避免重蹈霍伊伦式高价失败交易的覆辙。
根据 The Athletic 披露,曼联 2024 年末账面现金虽有 9.55 亿英镑,但净转会欠款高达 3.001 亿英镑,且因无缘下赛季欧冠,商业收入与转播分成大幅缩水。这种 “现金充裕但流动性紧张” 的矛盾,迫使俱乐部在夏窗采取 “止血式重建”—— 已官宣的 6250 万英镑签下狼队前锋库尼亚,以及对布伦特福德前锋姆贝乌莫(上赛季 20 球)的追逐,均需通过出售球员套现才能推进。
俱乐部 1 月致球迷信中明确预警的 “财政公平竞赛(PSR)风险” 并非危言耸听:过去三个赛季曼联年均引援支出超 2 亿英镑,而球员出售收入从未突破 6000 万英镑。这种 “入不敷出” 的模式已难以为继,新体育总监丹・阿什沃思上任后,明确提出 “拒绝当冤大头” 的原则,例如在埃弗顿对布兰斯韦特开出 7500 万英镑报价时果断退出。
丹麦前锋霍伊伦 2023 年以 7390 万欧元转会费加盟曼联,创丹麦球员转会费纪录,但上赛季 52 场仅贡献 10 球 2 助攻,德转身价暴跌至 3500 万欧元。其高转会费与低产出的倒挂,成为曼联过去 “刮彩票” 式引援的典型反面教材。如今若签下新中锋,霍伊伦可能成为清洗对象,而意甲球队对其兴趣有限,且多倾向于先租后买,这意味着曼联很难回收当初投入的成本。
这种教训直接影响了今夏策略:库尼亚与德拉普(最终加盟切尔西)的签约均包含解约金条款,简化谈判流程并降低溢价风险。新帅阿莫林更倾向于引进已适应英超强度、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,如 26 岁的库尼亚(上赛季 15 球 6 助攻)和 22 岁的姆贝乌莫,这种 “即战力优先” 的思路与此前霍伊伦式的潜力股押注形成鲜明对比。
为筹措引援资金,曼联将拉什福德、桑乔、安东尼、加纳乔、霍伊伦等 5 名前锋列为优先清理对象,预计可套现 1.5 亿欧元。其中加纳乔因合同仅剩一年且德转身价 4500 万欧元,可能以 5000 万 - 5500 万欧元成交,而拉什福德因薪资过高(周薪 25 万英镑)且巴萨仅愿先租后买,交易陷入僵局。
薪资控制同样是关键。曼联 2024-25 赛季工资总额预计降至 3.05 亿英镑,较上赛季减少 6000 万镑。通过外租高薪球员(如拉什福德、桑乔)分摊工资,以及提供 “底薪 + 激励” 型新合同,俱乐部正逐步扭转 “薪资与表现脱节” 的困局。这种调整不仅缓解财政压力,也为引进库尼亚(周薪 20 万英镑)等性价比球员腾出空间。
阿莫林kaiyun.ccm的 3-4-2-1 体系要求边翼卫具备冲击禁区能力,这促使曼联将引援重点放在能 “直接提升进球效率” 的球员上。库尼亚的多面性(可胜任前锋、边锋、前腰)和姆贝乌莫的边路突破能力,均符合战术需求。同时,俱乐部开始效仿布莱顿的高效运营模式,注重球员合同年限与解约金条款,以增强转会市场的主动权。
尽管前路充满挑战 —— 如桑乔的高薪合同可能导致免费离队,或姆贝乌莫的转会费谈判陷入拉锯 —— 但曼联已展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理性。这种从 “盲目豪购” 到 “精准投资” 的转变,或许才是避免重蹈霍伊伦覆辙的根本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