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CBA 联赛 2024-2025 赛季收官之际,广东宏远与上海久事的后场博弈成为休赛期焦点。随着广东青训 “三少” 李奕臻、杨溢、张文逸的崛起,以及上海主力后卫李添荣合同到期引发的转会传闻,两队的阵容调整或将重塑联盟格局。
广东宏远的重建工程在 2025 年迎来关键节点。随着易建联、周鹏等老将淡出,球队将重心转向青训体系。本赛季,三位 00 后后卫李奕臻(20 岁)、杨溢(19 岁)、张文逸(26 岁)相继崭露头角,成为球队后场新核心。
李奕臻在香港超级工商杯对阵新加坡的比赛中砍下 18 分,三分球 5 投 4 中,展现出顶级射手的潜质。杨溢虽在 U19 世界杯得分不稳定,但对阵约旦时送出 17 次助攻的表现,证明其具备组织串联的大局观。张文逸则以场均 9.2 分、3.1 篮板的数据,成为球队锋卫摇摆位置的重要轮换。
这三人的崛起,标志着广东正式进入 “后易建联时代”。主教练杜锋在采访中表示:“他们的成长速度超出预期,未来几年将是球队复兴的基石。”
上海久事的后卫线在 2025 年面临重大调整。核心后卫李添荣的 B 类合同将于 8 月到期,尽管上海拥有顶薪独家续约权,但球队战绩低迷(常规赛第 10 名)让管理层对是否续约产生动摇。
李添荣上赛季场均贡献 14.9 分、3.1 篮板,投篮命中率 51.3kaiyun.ccm%,其突破能力和关键球处理能力广受认可。但季后赛的不稳定表现(场均得分下滑至 11.2 分)也引发质疑。广东、北京、山东等多队已向其抛出橄榄枝,其中广东的诚意最足 —— 愿意用李奕臻 + 张文逸的组合进行球员互换。
上海队的困境在于:若续约李添荣需提供顶薪(约 800 万 / 年),但球队薪资空间已被王哲林、闫鹏飞等老将占据;若交易,可换取年轻潜力股和选秀权,为重建铺路。
2025 年 CBA 新规限制了自由转会,球员互换成为主流操作。广东与上海的潜在交易符合这一趋势:广东送出李奕臻(2005 年出生,得分后卫)和张文逸(锋卫摇摆人),换取李添荣和上海 2026 年首轮选秀权。
对广东而言,李添荣的加盟将与徐杰、胡明轩组成 “新三巨头”,弥补赵睿离队后的攻坚能力短板。上海则可获得两位年轻球员 —— 李奕臻的三分射程和张文逸的防守硬度,恰好填补刘铮老化后的空缺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上海近期刚完成崔晓龙的交易(用刘正清从江苏换来全明星后卫),后卫线深度增加,这也降低了李添荣离队的风险。但崔晓龙的加盟更多是短期补强,上海若决心重建,李添荣仍是最具交易价值的筹码。
篮球评论员苏群分析:“李添荣的转会可能改变争冠格局。广东若得到他,后场实力将直逼辽宁;上海若成功重建,未来 3 年有望重返四强。”
从薪资结构看,广东的操作空间更大。球队目前薪资帽剩余约 1200 万,足以承担李添荣的顶薪合同。上海则需通过交易释放薪资压力,若送走李添荣,可腾出 800 万空间用于引进内线或锋线球员。
不过,交易能否达成还取决于双方的谈判智慧。广东需说服上海接受两位年轻球员的潜力价值,而上海则需确保交易回报能立即提升战力。
广东的青训体系历来以 “造血能力” 著称。从陈江华、徐杰到如今的李奕臻,球队始终坚持 “以老带新” 的策略。这种模式虽在短期内影响战绩,但为长期竞争力奠定基础。
上海则面临 “高薪低能” 的困境。过去几年,球队通过大手笔引援(如王哲林、布莱德索)试图冲击冠军,但管理层缺乏耐心,频繁换帅和阵容调整导致战术体系混乱。李添荣的交易若处理得当,或将成为球队重建的转折点。
李添荣的转会传闻折射出 CBA 联赛的深层矛盾:传统强队的青训红利与新晋豪门的钞能力博弈。对广东而言,能否抓住这次机会补强阵容,将决定其能否在广厦、辽宁的围剿中重新崛起;对上海而言,是继续透支未来追求短期成绩,还是痛下决心重建,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。
无论交易结果如何,这场博弈都将为新赛季注入悬念。当广东 “三少” 与上海 “核心” 在转会市场相遇,或许正是 CBA 联赛破局重生的契机。